近日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在《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》中明確提出:引導建筑供暖、生活熱水、炊事等向電氣化發展,到2030年建筑用電占能耗比例超過65%;引導寒冷地區達到超低能耗的建筑不再采用市政集中供暖。
縱觀節能減排的發展,在交通運輸領域,走在時代前列的是火車,早在20世紀40年代,國外就已經從蒸汽時代過渡到電氣時代,我國也在20世紀90年代基本實現了鐵路機車的電氣化,而近年來新能源車的快速發展更是將汽車電氣化推上了風口浪尖。在建筑領域,有接近55%的建筑能耗是采暖和空調能耗,空調電氣化已走在前列,而采暖電氣化正在步步推進。
國際能源署(IEA)在《全球能源行業2050年凈零排放路線圖》中也提出:電力終將成為終端能源消費主體,到2045年,全球一半以上的采暖需求將由熱泵滿足。為什么熱泵地暖機會成為未來大部分家庭的終端取暖設備?
節能效果顯著,一份電供四份熱
熱泵地暖設備在國內“煤改電”市場中已經獲得了大量應用,在歐洲等海外極寒市場也已應用多年,節能技術已經非常成熟。據國內熱泵行業頭部品牌熱立方介紹,其采用直流變頻核心技術的熱泵地暖機,能效比可高達425%以上,遠高于電直接供暖和燃煤、燃氣供暖的方式。也就是說,一份電可供四份熱,節能效果非常顯著。
電費支出少,普通家庭可承受
熱泵地暖機的初裝成本確實比普通電暖氣要高一些,但是運行費用要低很多,從長期使用來看更省錢。比如使用熱立方地暖機,一個100平方米的房子,在保溫良好的情況下,平均每月取暖電費500元左右,是普通家庭可承受的費用支出。當然,采暖費用的高低會隨溫度設置的高低、使用習慣等的不同而上下浮動。
舒適靈活取暖,提高生活品質
市政集中供暖雖然也比較方便,供暖費用相對較低,但有時候溫度可能過高,而有時候溫度可能過低,用戶不能自己調節。集中供暖開始后,就會持續不斷供暖,不會因為家人外出旅游而關停,因此會存在熱能浪費的情況。停止供暖后如果天氣突然變冷,用戶只能忍受寒冷。而熱泵地暖機可實現家庭戶式取暖,取暖時間和溫度設置可以根據需求調節,溫度控制可以精準到0.1℃,使用更舒適,能大大提高生活品質。
近零排放,對環境更友好
隨著綠色電力的不斷發展,未來熱泵地暖機將越來越多地應用綠色電力,實現近零排放,設備在運行過程中不會排放二氧化碳,同時,設備采用R410A環保制冷劑,不破壞臭氧層,對環境更友好。
綜上,國家鼓勵推進采暖電氣化、以及不再倡導市政集中供暖,不僅是為了我國雙碳目標的順利達成,也是積極應對全球氣候不斷惡化、傳統石化能源日漸緊缺的大勢所趨。